当前位置:

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利用机制 夯实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人力基础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刘友华 编辑:袁思蕾 2016-02-16 16:31:57
时刻新闻
—分享—

    (湘潭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 刘友华)

  2015年12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重点领域改革,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见》确定了四条基础原则,明确了五项重要举措,为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意见》成为进一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事业的指导性文件。
  
  总体形势:我国知识产权大而不强,湖南知识产权的量质均需提升,缺乏有力人才支撑成为制约各项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瓶颈
  
  就国家层面而言,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动下,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四年稳居世界首位,商标注册量保持世界第一,已成为知识产权大国。但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特征明显,保护不够严格、侵权易发多发等问题仍然突出,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越来越高。知识产权创新、保护、运用及环境均加强。在这样的背景下,《意见》可谓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提升版,更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支撑版。
  
  就湖南而言,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创新湖南”建设的全面实施,我省各项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取得进步,但知识产权创造与科技创新仍待提升,知识产权数量与我省经济总量仍不匹配,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有待优化,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亟待提升。这与我国乃至我省知识产权创新体制不顺、知识产权管理分散等结构性因素直接相关,也由于缺乏有力的知识产权人才支撑紧密相关。这直接表现为:知识产权专家引领作用仍未发挥;复合型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培养规模不足,难以扎根湖南,服务湖南;理论与实务的对接不够,在人才培养和利用方面亟需加强合作;人才的综合利用机制欠缺,人才数量、质量均大有潜力可挖。
  
  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人才培养利用机制,建设知识产权共同体
  
  1、打造专家团队,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创造知识产权制度改革的良好舆论环境
  
  在省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知识产权专家初具规模,有一批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省知识产权顾问等,但全国性标杆人物不多,学术与实务影响力均有待加强;同时,知识产权专家发挥作用的平台有限、机制不畅,在机制体制创新等决策咨询方面的引领作用仍未凸显,知识产权制度改革的舆论环境仍有待优化。因此,建议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加强与组织、人事、教育主管部门等协调,使各类人才在职称评定、薪级晋升得到实质性认定,提高人才的积极性与影响力;(2)加大投入,知识产权专家一定的项目或经费支持;(3)拓展渠道,创设平台。加强与湖南日报、湖南电视台等协调,不定期发出、刊出专家观点,为机制体制改革营造好的环境;充分运用自媒体平台,如创设微信公众号,推介专家板块,提高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及专家影响力;(4)加强理论出版,推出知识产权动态,彰显专家影响力。建议以月为单位,推出“知识产权动态”内参,将我省知识产权工作亮点包括专家动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省委省政府报送。
  
  2、推广复合型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培养的“湘大模式”,探索留住支撑产业发展的实务人才新机制,发挥实务人才的支撑作用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多采用纯法学模式培养,导致知识产权结构单一,这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瓶颈;多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少实务技能培养,导致职业能力单一,这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软肋;培养层次单一,难以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多层次需要,这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短板。其直接结果是知识产权学历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缺乏多学科背景、技术背景与实务能力,不足以支撑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究其原因是方面的,既是高等教育体制的原因,也受专业、学科及师资等多方因素制约,同时也与实务部门较少参与相关。因此建议:
  
  (1)推广复合型实务人才培养的“湘大模式”,推动相关高校加强知识产权专业教育或知识产权学院建设。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复合型知识产权实务人才的培养机制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申长雨局长的高度肯定,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多次发文推介,在全国业界产生了极强的反响,异军突起。因此,建议在湖南法学学科和专业建设基础较好的工科类高校如湖南工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开设知识产权专业,增大复合型知识产权实务人才的培养规模。
  
  (2)打破高校与实务部门的藩篱,实施高校教师与知识产权局执法部门人员间的人才交流计划。类似于法学教育中的理论与实务交流的“双千计划”,每年互派10名左右专家交流,消除理论与实务部门的交流障碍,探索相互参与的人员使用机制,高校的理论专家实际参与专利行政执法实践,实践部门的专家参与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同时也系统提高其理论水平。
  
  (3)探索实施“实习—就业”绿色通道机制。鼓励企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接受学生实习,打通高校—企业的隔离,对接受知识产权本科生、研究生实习达到在一定数额的中介机构、企业实施补贴、奖励制度。
  
  (4)探索人才使用机制,如进一步完善专利协理员制度,使高校所培养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为本地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服务。
  
  3、利用湖南省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等社团平台,强化知识产权共同体建设,减少知识产权事业改革的内耗与阻力
  
  尽管目前全社会对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已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在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合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等方面,来自知识产权司法部门、知识产权行政部门、产业界及知识产权律师实务界等仍有较大一定的不同声音,这影响到知识产权各项改革工作的推进。因此,建议利用省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省知识产权协会等社团平台,最大程度凝聚知识产权研究者、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实务工作者与产业界的共识,打造知识产权共同体,以减少知识产权各项事业改革的内耗与阻力。
  
  人才是一切事业的根本,一切事业的成功也在于人。而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和有效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企业、中介机构和高校多方主体的协同参与,形成知识产权共同体,培养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知识产权实务人才,为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市场监管频道首页